常年法律顧問:邱德哉律師 18181737888
政策法規
Technology
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1]總抓手,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
落實糧食安全和“米袋子”“菜籃子”黨政首長責任制,加強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建設。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建設,打造糧食安全生產帶,確保糧食產量穩定提升[A1] 。扎實推進糧油綠色高產高效萬畝示范片建設,突出打造安居、蓬溪、射洪、大英等4個國家產糧大縣。實施高標準農田工程,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60萬畝。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嚴禁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大力發展“樓房式”智能化和種養生態循環養殖,抓好良繁體系建設,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優質商品豬生產基地,確保生豬產能穩定在330萬頭以上。
圍繞發展“10+3”現代農業[2]和“精致農業”[3],突出特色品牌,堅持延鏈增值,促進縣域農業特色發展、差異發展、協調發展和聯動發展。突出“穩糧、擴飼、優經”和“穩生豬、擴畜禽、提水產”,大力挖掘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建設七大特色產業帶,構建“一環兩區七帶多園”融合發展新格局。大力實施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行動,積極創建生豬、紅薯、大米、食用菌、白芷等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強鎮。推動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建設國家優質糧油保障基地、優質生豬生產基地,打造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遂潼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
專欄15 七大特色農業產業帶
精品糧油產業帶。以船山老池、安居三家、射洪沱牌、蓬溪任隆、大英玉峰等13個鄉鎮為核心,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糧油綠色高產高效萬畝示范片建設。建設精品水稻38萬畝,紅薯15萬畝,釀酒糧2萬畝,油菜30萬畝。
綠色菌菜產業帶。以船山唐家、安居西眉、射洪洋溪、蓬溪紅江、大英回馬等16個鄉鎮為核心,推進特色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設。建設蔬菜基地50萬畝,青花椒10萬畝,食用菌5萬畝。
優質柑橘產業帶。以船山桂花、安居磨溪、射洪瞿河、蓬溪寶梵、大英隆盛等22個鄉鎮為核心,推進低產低效果園改造,建設優質高效果品基地、標準化精品果園。建設柑橘基地50萬畝。
道地中藥材產業帶。以船山唐家、遂寧高新區聚賢、蓬溪蓬南、大英隆盛等6個鄉鎮為核心,推進以白芷為重點的道地藥材基地建設。建設中藥材基地10萬畝。
特色畜禽產業帶。以船山老池、安居白馬、射洪金華、蓬溪大石、大英天保等18個鄉鎮為核心,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新建標準化規模豬場200個。
現代水產產業帶。以船山仁里、安居玉豐、射洪天仙、蓬溪天福、大英河邊等12個鄉鎮為核心,集聚發展池塘健康養殖、稻魚綜合種養和水庫生態養殖。新建和改造升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5個,推廣稻漁綜合種養17萬畝。
高效林特色產業帶。以船山永興、安居西眉、射洪金華、蓬溪赤城、大英蓬萊等15個鄉鎮為核心,建設香桂、雜交構樹、苦楝樹、香椿等基地。
把建設現代農業園區作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路徑,按照“政府搭臺、市場運作、多方參與、農民受益”的原則,串點成片、相連成帶、集帶成面,梯次推進,著力將現代農業園區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示范區”、農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農村改革“試驗區”、精致農業“樣板區”。優化農業園區布局,集中規劃布局50個現代農業園區,完善功能體系和配套設施,做強產業基地、做響農業品牌、做大精深加工、做實經營主體、做優服務支撐。到2025年,力爭建成國家級園區4個、省級園區16個、市級園區22個。
專欄16 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分布
國家級4個。船山區生豬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安居區三家大米現代農業園、射洪市生態酒糧現代農業園區。
省級16個。船山區川白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船山區糧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船山區綠色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安居區蓮藕產業現代農業園區、安居區安居紅苕現代農業園區、安居區優質油菜現代農業園區、大英縣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大英縣柑橘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仙桃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下東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射洪市瞿河白羽肉雞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射洪市沱牌晚熟柑橘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射洪市洋溪綠色蔬菜現代農業園區、遂寧市香桂產業園區、蓬溪縣文井特色水產現代農業園區。
市級22個。安居區沙田柚現代農業園區、安居區筍用竹現代農業園區、安居區藤椒產業現代農業園區、安居區檸檬現代農業園區、遂寧高新區黃菜油+524紅苕現代農業園區、大英縣檸檬現代農業園區、大英縣甜桃現代農業園區、大英縣九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大英縣鄉村休閑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寶梵柑橘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常樂佛蓮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大石繼勛精品水果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吉星水果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蓬南川渝毗鄰地區道地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吉祥加工蔬菜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荷葉蔬菜現代農業園區、射洪市金華清見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射洪市現代種業園區、射洪市復興生豬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射洪市大榆生豬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射洪市大榆洋姜現代農業園區、蓬溪縣天紅李子種養循環及生態旅游產業園區。
大力發展現代循環農業和智慧農業,實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行動,促進新型機械、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在農業設施中的應用,提高農業科技、物質裝備水平。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強地方品種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培育、繁殖和推廣。實施農產品品牌建設行動,構建以“遂寧鮮”區域公用品牌為龍頭、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支撐、農業企業品牌為主體的品牌體系,重點打造“遂寧紅薯”“三家大米”“黃菜油”“川白芷”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強“三品一標”[4]農產品認證,強化對地理標志農產品、“老字號”品牌、知名農業商標品牌的保護。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實行標準化生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
實施產業融合強農行動,大力發展農產品原產地初加工,探索品種專用、生產定制、產銷對路的精深加工模式,打造以遂寧高新區和市級農業園區為核心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到2025年產地初加工率達到70%。以遂寧高新區為核心建設覆蓋全市的農產品倉儲物流聚集區,著力形成覆蓋城鄉的冷鏈物流體系,打造川渝農產品物流集散地。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一批重點網貨生產基地和產地直播基地,建立多種形式產銷聯合體,建設農村電子商務信息服務體系,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打造一批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業園區、鄉村民宿、農耕體驗、康養基地。到2025年,創建國家休閑農業重點縣1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5個,打造全國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1條。
專欄17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工程
農產品加工工程。提升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規模企業,實施一批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項目。 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培植農村電子商務產業,推動“全企入網”工程,實施一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和鄉村旅游創客基地,建設一批農業公園、森林康養、鄉村酒店、田園綜合體,發展農旅特色旅游,重點打造七彩明珠、中國沼氣博覽園、綠山微湖、萬象現代農業博覽園等。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園。重點打造安居三家、永河仁里“精品糧油+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射洪大榆“洋姜+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墨硯湖農旅融合產業園等。 |
實施鄉村振興“1151”示范工程[5],爭創省級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區)、鎮和示范村。支持蓬溪縣建設盟遂合作鄉村振興示范區,打造成遂渝高速公路沿線和瓊江沿岸美麗巴蜀宜居鄉村示范帶。實施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等“五大專項提升行動”。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管理,進一步優化村莊布點,創建一批“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加強農民科技文化武裝,倡導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
實施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工程,全面改善農村水、電、路、氣、通信、物流等基礎設施。啟動涪江右岸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推動武引蓬船灌區工程等骨干水利工程建成投用,加快推進梓桐溝水庫、毗河供水二期建設,支持三五水庫、上游水庫擴建升級為中型水庫,統籌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小農水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全力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建設美麗鄉村旅游示范路等重要干線公路,有序推進通組路硬化工程。加強鄉村通信網絡建設,實現光纖網絡、4G網絡全覆蓋。完善郵政農村快遞網絡。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推動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設施建設,逐步推動天然氣向農村覆蓋。
全面提升農村科教文衛體、養老、社保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動農村教育事業發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農村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統籌公共醫療衛生布局。拓寬農村居民就業渠道,提高就業能力。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快完善農村養老服務網絡,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大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推動實現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
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扶持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性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實現市縣鎮三級全覆蓋。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興辦家庭農場,培育種養大戶,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試點和財政支持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到2025年,全市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0個。
創新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適時推進農村土地征收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制度。定期清查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依照程序確認法定權屬,進行產權登記。合理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分類開展集體資產量化到成員改革。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和運行方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建立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的集體資產統一運營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市、縣兩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構建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
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資金籌措渠道,推動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健全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推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健全財政金融協同支農機制,開發符合農民需要的金融產品,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鄉村產業。完善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健全鄉村振興貸款風險補償金機制。提高農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推進脫貧村和普通村共同全面振興。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推動問題動態清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注重扶貧產業長期培育,推動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轉變。加大對脫貧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促進農村弱勞力、半勞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就業。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加大對喪失勞動力人員的救助力度。
推動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展覆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行縣域內師資交流和城鄉教育聯合體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服務提供、隊伍建設,提高覆蓋面和適用性。健全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善鄉鎮(街道)衛生院和村(社區)衛生室條件。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構建多層次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和多元化照料服務模式。
建立健全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管護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準公益性項目建設運營。推進鄉村電力、供水、通信、燃氣、污水收集、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完善抗震、防洪、排澇、消防等安全設施,實現市政公用設施管護資源、模式和手段逐步向鄉村延伸。推動城鄉路網一體規劃設計,實現縣鄉村(戶)道路聯通、城鄉客運一體化,推動公交車向城市周邊延伸,方便農村居民出行。完善城鄉配送體系,實現鄉村配送與社區配送“暢通行、便???、易送達”。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合理引導農業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保障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繼續實施“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支持農民工進城創業。探索建立財政轉移支付、財政性建設資金、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三掛鉤”機制,提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積極性。
[1] 新時代“三農”工作:農民工、失地農民和農業村落。
[2] “10+3”現代農業體系:糧食、油料、生豬、蔬菜、水果、食用菌、道地藥材、家禽、水產、高效林10大特色產業,現代農業種業、現代農業裝備、現代農業烘干冷鏈物流3大先導性產業。
[3] 精致農業:依托農業傳統技術和科技進步,以生產高品質、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為目標,以特色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為主要抓手,實現高質量、高效益、高水平的農業生產。
[4] 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5] 鄉村振興“1151”示范工程:扎實推進1個鄉村振興示范片、10個宜居鄉村示范村、50個市級鄉村振興試點村、10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簡單掃一掃,朋友共分享
推薦資訊
Information
2018-09-26
2018-09-26
2018-09-20
欄目更新
To Update
2021-05-17 15:53
2021-05-14 15:52
2021-05-13 15:50
2021-05-13 15:50
2021-05-12 15:49
服務熱線:
李艷 18398423868投稿 QQ:
909095587Copyright & 遂寧科技在線 www.cotsec.com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備18031327號
指導單位: 遂寧市科學技術局 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版權所有: 遂寧科技在線 常年法律顧問:郭麗律師 創新人才團隊APP
蜀ICP備18031327號-1